作为土生土长的淮安人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总觉得家乡的魂藏在两条线里 —— 一条是里运河的水,流淌着漕运的繁华与市井的烟火;另一条是高沟的酒,酝酿着岁月的醇厚与缘分的滋味。这条跟着 “苏超” 走的路线,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淮安最动人的褶皱,让你看见我们本地人天天念叨的 “好”,到底好在哪里。
第一天:从清晏园到运河夜色,打捞时光里的淮安
清晨的清晏园总带着点肃穆的温柔。小时候跟着爷爷来这儿打太极,看他对着 “镇水铁牛” 念叨 “风调雨顺”,那时不懂这园子的来头 —— 原来这里曾是清代河道总督的办公地,淮安能成为 “运河之都”,这方水土藏着太多智慧。你看那亭台楼阁,既没有北方园林的张扬,也不似江南园林的精巧,却像淮安人的性子,中庸里透着大气。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看阳光穿过垂柳洒在湖面,听晨练的老人用淮安话唱淮剧,这才是打开清晏园的正确方式。
展开剩余76%从清晏园出来,往南拐进人民南路,就到了都天庙片区。周信芳故居的木门一推开,仿佛还能听见 “麒派” 京剧的余韵 —— 这位从淮安走出去的京剧大师,家里的八仙桌、文房四宝都保持着原样,墙上的剧照里,他扮演的萧何眼神里全是戏。隔壁的郎静山故居更有意思,这位摄影大师把淮安的烟雨、运河的帆影都装进了镜头,展厅里的老相机和黑白照片,藏着他对家乡的牵挂。逛累了,就在都天庙门口的茶摊坐下,点一杯碧螺春,看道士们慢悠悠地扫落叶,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傍晚的花街是本地人私藏的宝藏。别看现在只剩 130 米,这里可是《北上》电视剧里的同款 “运河人家”。小时候放学总缠着奶奶买糖画,老师傅手腕一转,一条鳞爪分明的龙就出现在石板路上。如今的花街更热闹了,非遗剪纸的摊位前围满孩子,卖淮安茶馓的阿姨笑着往你手里塞试吃品,刚出炉的馓子金黄酥脆,嚼起来能听见 “咯吱” 声。走到尽头的牌坊下,看夕阳把石板路染成金色,恍惚间像走进了爷爷讲的老故事里。
夜幕降临前,一定要去清江浦记忆馆。1600 平方米的展厅里,光影把明清漕运的盛景搬了过来 —— 漕船在投影里 “驶” 过清江大闸,码头工人的号子震得地板都在颤,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鱼腥气和粮食香。记得去年带外地朋友来,他盯着 “南船北马” 的复原场景看了半小时,说终于懂了为什么淮安人总说 “运河养活了一城人”。
从记忆馆出来,过了里运河大桥就是御码头。今年刚入选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的这里,白天是青砖灰瓦的古朴,夜晚却成了流光溢彩的仙境。站在御码头碑亭下,想象乾隆爷南巡时的仪仗,再转身钻进巷子里的菜馆,点一份软兜长鱼、一碗平桥豆腐,配着本地的啤酒,听邻桌的食客用淮安话侃大山,这才是运河边的烟火气。
最不能错过的是里运河的夜。华灯初上时,清江浦楼和国师塔在水里投下倒影,画舫游船载着游人穿过六百年的清江大闸,桨声灯影里,连风都带着诗意。小时候常趴在自家窗台看运河夜景,如今带孩子坐游船,他指着岸边的灯笼喊 “星星”,忽然明白,有些美好,真的会代代相传。
第二天:从金鸡坨到今世缘,邂逅田园与酒香
第二天的行程该去乡下透透气了。金鸡坨的早晨总带着露水的清新,春天来的时候,油菜花把田野铺成金色的海洋,夏天的采摘园里,草莓红得发亮,摘一颗塞进嘴里,甜汁能溅到下巴上。去年带城里的侄女来,她追着大白鹅跑了半天,裤脚沾了泥也不介意,说这是 “最开心的一天”。在这里,时间会变得很慢,慢到足够你坐在田埂上,看云卷云舒,听风吹过稻浪。
最后一站,必须留给今世缘。作为淮安人,谁家的宴席上没有过今世缘的酒?走进智能化酿酒车间,看机械臂精准地翻动酒糟,蒸汽里飘着粮食发酵的醇香,忽然懂了 “百年匠心” 四个字的分量。文化体验中心里,“缘宇宙” 的互动屏能定制专属缘分故事,上次带爸妈来,他们对着屏幕里播放的数字影像笑得像孩子。
最令人惊艳的当属高沟酒非遗保护区。踏入坊内,“老五甑” 古法酿酒技艺在此薪火相传。老师傅们以木甑为器,混蒸混烧,将岁月沉淀的智慧融入每一道工序,晶莹的汗水滴入酒糟,赋予佳酿醇厚绵长的温度。
暮色降临,18:30 分的高沟雅集准时拉开 “村晚” 帷幕。淮剧唱腔婉转悠扬,锣鼓声铿锵有力,民间艺人用原汁原味的表演,勾勒出淮安的烟火画卷。台下村民手持新酿,伴着节奏轻叩杯盏,酒香与欢笑声交织,这方土地上最动人的 “缘”,便在这浓郁的人情味中悄然绽放。
离开的时候,不妨带瓶高沟酒做纪念。酒瓶上印着 “淮安” 两个字,就像把家乡的味道揣进了怀里。其实淮安的好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里 —— 是清晏园的晨雾,是花街的糖香,是运河的夜色,是今世缘的醇香。跟着 “苏超” 走完这一路,你大概也会懂,为什么我们淮安人,走到哪儿都惦记着家乡。
发布于:江苏省恒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