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使党建引领下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饿了么党委积极构建“平台+站点+社区”的协同治理模式,创新推出食品安全“随手拍”、数字社区“助老e餐”、“社区侠”激励成长、党员站点“红色加油站”及社区治理“网格骑士”的“社区治理践行者”五大行动,以新就业群体“微力量”激活城市治理“大能量”。
“食安哨兵亮火眼”:构筑食品安全“移动防线”
日常穿梭在街巷中的外卖骑手,最熟悉城市烟火气的源头,也最容易发现一线门店的细节变化。基于这一天然优势,饿了么正引导骑手从“配送者”走向“守护者”——当骑手发现餐饮商户存在环境脏乱差或证地不符等问题时,可通过骑手APP端的“随手拍”功能向平台快速反映,让他们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体系中去。
“让我最自豪的,是把‘随手拍’融入了我的日常工作中,”骑手张文强笑着说,“有次,我发现某家餐饮店未规范消毒,我立即拍照上传平台,平台及时响应,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我始终认为——我们送的不仅是外卖,更是一份责任。作为党员骑手,我愿意带头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也希望带动更多骑手一起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心。”
从“车轮战士”化身“食安先锋”,张文强并不是一个人。骑手队长丁志远就将自己所在的配送群变成了“食安情报站”。他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队员:“我们多留意一眼后厨卫生,就能让更多人吃得安心。”在他的号召下,一支由外卖小哥组成的“移动哨兵队”逐渐成形,用每日穿梭的轨迹,参与着食品安全共治共护。
“数字助老递温情”:破解长者用餐“最后一公里”
上午10点,长风新村街道白兰片区社区长者食堂内还没有堂食就餐的市民,3名饿了么骑手的身影却已经来到这里取餐。半小时后,打包好的午餐就会出现在每一位下单的老人家门口。
这正是饿了么依托即时电商平台优势打造的智慧助老项目——“助老e餐”。如今,该项目已在普陀区实现了全区覆盖:10个街镇、12家社区食堂、3000余名行动不便、需要护理的长者可以享受365天不间断的上门服务,实现从按月订餐到个性化送餐的闭环响应。
“助老e餐”也不再是一项单一服务,而是一条打通城市服务毛细血管的通道,全国“助老e餐”项目累计为高龄失能老人送餐超79万人次,让党旗真正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骑行轨迹中描绘出基层治理的温暖路径。
“真情领航聚共治”:骑手争做“社区侠”
为在骑手群体中形成“人人可为、人人愿为”的社区服务生态,饿了么党委设计制度化、数字化激励机制,发起“社区侠”激励成长行动。
饿了么骑手平台构建骑手荣誉勋章体系,设计3类共85个勋章、58个挂件;上线“社区侠”公益账户,骑手公益行为累计超过60万人次,自2024年以来累计有251位蓝骑士获得“社区侠”称号。
在这套体系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骑手成长为“社区守护者”。2021年,骑手车振宇两度冲入火场,救出被困老人,获评“普陀区道德模范”。他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增光,用十年骑手经历诠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是月均培训800余人次的骑手讲师,是“微光讲师团”走进校园的职教榜样,也是耐心教授老年人用智能机的公益践行者。
“骑手驿站铸堡垒”:打造配送“红色加油站”
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饿了么党委创新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依托全市两百多个物流站点打造“红色加油站”,将骑手们每天聚集的站点建设成为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的重要载体;引导骑手化身“智囊团”,利用骑手“走街串巷”和“人熟路清”的职业特点,列好服务清单,组建先锋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快药”“第一声问候”等社会服务项目,深度参与城市治理。
饿了么长风配送服务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建成了饿了么首个蓝骑士党群服务站,连续多年保持“低违章”“零事故”,还多次获得“优秀站点”“服务之星”等荣誉。站点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组建了全市首支“1℃空间”蓝骑士为老送餐公益服务队,凝聚起一支有温度、有力量的蓝骑士队伍,涌现了多位党员先锋骑手。
“网格骑士织密网”:延伸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饿了么党委着力深化平台党建与网格治理联动,推动骑手深度嵌入基层网格。
一是建立网格骑士先锋队,让网格骑士化身“网格合伙人”,实现“治理末梢”与“服务触角”的深度融合。二是推行“站点+街区”结对模式,以站点为依托,让网格骑士与街区进行服务共建、成长共促。三是开展骑士礼遇服务,为骑手参与网格治理提供支持,共同营造安全、和谐、高效的城市运行生态。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00后”骑手刘艺强主动请缨,在站点支持下联合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送药进社区”路径,组建蓝骑士社区送药青年服务队,从最初摸索送药流程,到如今通过饿了么平台实现送药需求服务线上对接,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接下来股票配资学习,在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饿了么党委将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让“党建红”点亮“骑士蓝”,着力推动网约配送员不断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微循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实践样本。
恒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